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地區一種宗教祭祀儀式與游春活動相結合的傳統民俗活動,是最為典型的大理白族儀式化的文化空間,是白族人民傳承千年的杰出文化遺產?!袄@三靈”白語稱為“觀三覽”,“三靈”指“佛都”“神都”“仙都”三個圣地。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成千上萬的白族人民夜以繼日地從他們居住的村落聚集到游春行列中,從大理古城的城隍廟出發,沿途經“佛都”崇圣寺、“神都”慶洞本主廟、“仙都”洱河祠,最后在馬久邑村本主廟結束活動。每到一地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慶?;顒?,以歌舞娛神、娛人,祈求風調雨順、清吉平安。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繞三靈期間,參與者不分地位,不分貧富和種族,無論男女老少,都插花戴朵,濃妝艷抹,身著節日盛裝,攜帶祭祀用具和簡單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前來赴會?;顒又?,人們以村為隊,每隊前有一男一女的老人(稱花柳老人),邊舞邊對唱白族“花柳曲”,唱詞幽默詼諧;隊伍中間是打霸王鞭、敲八角鼓,舞雙飛燕的,隊尾則由吹樹葉的一人和數十位亦歌亦舞、手執扇子或草帽的婦女組成。大家排成“一字長蛇陣”,在花柳樹老人的帶領下,在蒼山洱海的明麗春景里,一路吹吹打打,歡歌笑語,朋友相見敘舊,情人相機談情,狂歡縱情,通宵達旦。白族傳統的舞蹈、對歌、大本曲、洞經古樂、白族服飾、飲食、手工技藝等,都在“繞三靈”這一體現人與人自由平等、人與自然、人與神靈和諧共處的特殊文化空間中傳承發展。
自2006年白族繞三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大理州文體局、大理州白族學會等,組織遺產持有人捐款,并向當地政府申請補助,對繞三靈主要活動場所的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掛牌進行保護;組織了繞三靈的專題調查,收集、采錄了相關影像資料及傳承人檔案;以趙丕鼎等為代表的傳承人在當地社區開辦了培訓班、傳習所,教授繞三靈的相關表演技藝;大理市大理鎮、喜洲鎮慶洞村等社區、學校等群體,定期自發組織開展繞三靈技藝的傳承活動,鼓勵青少年學習繞三靈相關的傳統文化和表演藝術。
通過一系列措施,有力促進了“繞三靈”這一儀式性文化空間的保存和延續,有效保護和傳承了存活于文化空間內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了“繞三靈”,更深層次地了解白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白族的文化創造力;提高了“繞三靈”遺產的可見度和認知度;增進了白族和彝族、納西族等周邊族群乃至世界各族群的對話、交流;共同促進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和諧共存。(王曉云)